海外出差是趟旅程,
永遠都不知道旅程中會發生什麼驚喜與插曲?
過程的箇中滋味,
在回程後,
心中盡是滿滿的感恩,與回憶。
一直以為海外出差,
對於兩個孩子媽的我,只能放在bucket list。
當拿到美國機票確定可以飛的那一刻,
我知道我第一個要做的課題就是”放下”。
放下那些框框架架、放下非我不行的思維,
其實,everything is fine!
媽媽不在家,孩子們可以表現得更好呢!
出差的行前準備,
與家庭旅行的準備重點不太相同。
這次出差美國主要拜訪7-8個散布在美國各地的客戶。
為了完成各客戶的拜訪,拜訪的路線安排是整躺旅程最關鍵的,
一個安排不順,就多花了時間與金錢,當然還有精神體力。
整個16天的美國出差路線~
先從TPE飛到西部洛杉磯LAX-
飛到中部亞特蘭大ATL-
再開車往南一路開到邁阿密Miami-
再飛往費城PHL-再飛芝加哥ORD-
再開車沿著Michigan湖開往加拿大-
最後從多倫多Toronto回TPE
朋友都說會飛到屁股爛掉,開車開到瘋掉,行程簡直亂排一通~
不過美國客戶散布在各地,出差就得飛到客戶面前,
這就是出差跟旅行的最大差別囉!
原以為開車是最累的,
行前算一算大約會開上2500km,
2500km都可以繞上兩圈半台灣了!
後來發現,坐飛機才是最累的,
累的不是坐在飛機上(也是啦),是過海關那段,才累人吶!!
光行前準備飛行這部分,就有很多小細節要注意了!
護照: 注意有效期限
ESTA: 現在美簽線上申請就可以囉,US$14,不再像過去要親自到政府單位辦理。線上申辦72小時內就會approved, 行前列印下來帶在身邊會比較保險。
(雖然這次過海關,海關人員都沒有要求要示出)
行李箱: 託運箱跟登機箱,不管哪個箱都得注意限重。還有,以前老一輩都會將行李箱貼上名字與聯絡方式,或許我們很不信道這套,不過這次經驗中發現行李箱上標示聯絡方式還滿重要的,因為經歷了兩次人跟行李箱分開的情況,行李箱不知道被航空公司寄到紐澤西的哪個地方@@
TSA鎖: 最新型的行李箱TSA鎖會直接內鑲在行李箱上,我的行李箱還是舊款的,行前去買了個TSA鎖,有了這個鎖,海關人員就可以使用通用鑰匙開鎖,
行李箱就不會遭到破壞囉,去美國這TSA鎖很重要!
航班追蹤APP:在美國搭飛機登機口GATE滿常換或是班機延誤delay,可以下載相關app, 登機前不定期追蹤航班直到順利登機。
機上小物: 飛長途頸枕與眼罩必備!口罩我也會帶著。這三樣東西讓我在機上很好眠! 拖鞋、護手霜、護唇膏、牙膏刷我也會帶上機,下飛機第一件事情就衝往廁所刷牙,畢竟長途下來,口氣不是很好咩~
飛行過海關就這些項目很重要,再來就是留意過海關不能攜帶的東西。
原以為鳳梨酥內含蛋不能帶上機耶,不過這次買了10+1盒,safe過關!
其他行前需準備的項目
國際駕照: 到美國基本上都會開車,沒有車就像沒有腳一樣。行前要攜帶身分證、護照、照片到監理所辦理國際駕照NT$250。出發前國內駕照要帶著,到美國當地租車時會用到。
google離線地圖: 在美國開車的機率是非常高,避免網路不順的情況,出發前我將所有行程的地點在google上點上星星,然後下載離線地圖。最後在加拿大的幾天,派上用場了,很好用!
網卡/Wifi機: 我們是三人同行,wifi機比較划算,但相對不方便,美加也無法共用,需分開兩台機器。因此同伴另外買美加通用的網卡,下次會選擇各自買網卡,即使貴一點,自由度會比較高。
時差/天氣APP:這次出差經驗有算錯時差,早一個小時到客戶辦公室的情況,糗,哈!之後我就下載了各地區時間與天氣的app,好掌控各地區的天氣。開車移動的時候,也能預估到達目的地的氣溫,才知道當天早上要穿多還多少,還滿實用的app!
美金: 這次換美金現鈔沒有換很多,大部分刷卡,在美國刷卡很方便,
而且無上限,又有回饋,最後幾天購物都用刷卡滴~
充電線: 美國電壓跟台灣一樣,就帶著iphone豆腐頭跟充電線就好了。
行前因為怕iphone線弄丟就帶一個不是原廠的線,沒想到途中就GG了,
還好partner有多帶,還是原廠的好,哈!
飯店: 13個晚上我是透過Mirriot, Hilton官網跟Hotel.com訂房,訂房資訊全留在app中,check in時就出示護照跟訂房資訊,以及信用卡。在美國,訂房人與護照、信用卡要同一位,須留意。
大致上準備好以上項目,就可以飛、出發美國囉! Let’s go~